Home / 健康資訊 / 近視加深怎麼辦:兒童與成人的預防與控制策略

近視加深怎麼辦:兒童與成人的預防與控制策略

在香港,近視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眼科問題。根據衞生署資料,6歲學童中約有18%患有近視,到了12歲,比例急升至62%。近視不僅影響日常生活與學習表現,更可能引發視網膜脫落、黃斑病變、青光眼等併發症。因此,了解近視加深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對兒童與成人而言都至關重要。

近視加深的成因: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

近視的形成主要來自兩大因素:遺傳與環境。若父母皆有高度近視,子女罹患近視的機率顯著提高。然而,後天環境的影響更為關鍵。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閱讀、寫作、使用電子屏幕)、缺乏戶外活動、光線不足、姿勢不良等,都是促使近視加深的主要原因。

尤其在疫情期間,兒童長時間留在室內,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暴增,近視惡化的速度也隨之加快。

近視

不同年齡階段的高風險期與應對方式

兒童期(6–14歲)
這是近視加深最迅速的階段。眼球尚未完全發育,若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眼軸容易拉長,導致度數快速上升。此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每日至少2小時日照,並限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青少年期(15–20歲)
近視度數仍可能持續加深,但速度相對減緩。此階段應建立良好用眼習慣,並定期檢查視力,確保眼鏡度數合適。

成人期(20歲以上)
雖然近視度數趨於穩定,但長期忽視眼睛保養仍可能導致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等併發症。成人應注重工作環境的光線配置、螢幕距離與休息頻率。

日常生活中的用眼習慣調整重點

  1. 20-20-20法則:每用眼20分鐘,望向20呎遠處,休息20秒,有助於緩解眼睛疲勞。
  2. 閱讀距離與姿勢:眼睛與書本距離至少30厘米,避免躺著閱讀或在昏暗環境下用眼。
  3. 螢幕使用時間管理:6至12歲學童每日娛樂性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應少於2小時。
  4. 光線配置:使用均勻且不刺眼的照明,避免反光紙張與眩光干擾。
  5. 均衡飲食與睡眠:攝取富含維他命A的食物如胡蘿蔔、番茄,並確保充足睡眠,有助眼睛修復與保養。

床證據支持的醫療介入選項

  1. 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
    研究顯示,低濃度(0.01%–0.05%)阿托品眼藥水能有效減緩兒童近視加深速度,副作用相對輕微。適合度數快速上升的兒童,但需在眼科醫師指導下使用。
  2. 角膜矯形鏡(Ortho-K)
    透過夜間配戴特殊硬式隱形眼鏡,暫時改變角膜形狀,白天可不戴眼鏡。適合中度近視者,尤其是青少年,但需高度配合與定期追蹤。
  3. 近視控制鏡片
    如DIMS鏡片(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透過特殊光學設計干擾眼球拉長,已獲臨床證實能有效控制近視進展。適合學齡兒童,需由專業視光師驗配。
  4. 綜合療法
    部分研究指出,結合阿托品與DIMS鏡片或Ortho-K可能比單一療法更有效,但仍需更多臨床數據支持。

家長與個人可立即實施的視力保護步驟

  • 每日安排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尤其在假期與週末。
  • 設定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限制,並鼓勵多元活動如閱讀、繪畫、運動。
  • 定期眼科檢查:兒童每6個月一次,成人每年一次。
  • 若發現視力模糊、瞇眼或頻繁揉眼,應立即就醫。
  • 就診時應詢問醫師以下問題:
近視
  • 是否需要進行眼底檢查?
  • 是否適合使用阿托品或角膜矯形鏡?
  • 是否需更換鏡片類型以控制近視?
  • 是否有潛在併發症風險?

視力保護是一場長期戰役

近視加深並非不可逆,但需及早介入與持續關注。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定期檢查與適當醫療介入,都是守護視力的關鍵。家長的角色尤為重要,不僅要監督孩子的生活作息,更要與醫療專業人員密切合作,制定個人化的視力保護計畫。

視力是我們探索世界的窗戶,別讓近視成為遮蔽光明的陰影。從今天開始,為自己與家人打造一套可執行的視力守護策略,讓清晰視界不再遙不可及。

Tagged: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Aragan Secret 以色列護甲液
Aragan Secret 以色列護甲液
Dark Spots - JC Beauty
愛保健通血管蔬果汁
芬衣草鈴木保健貼
Dark Spots - JC Beauty
愛保健通血管蔬果汁_ads
芬衣草鈴木保健貼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