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跑步一邊抱怨,竟然也能治癒憂鬱?你是否曾經在心情低落時勉強自己去運動,結果發現做完後整個人都輕鬆了?這不是巧合,而是有科學根據的奇妙現象!今天我們就來揭秘運動與心情之間的神奇聯繫。
運動帶來快樂的化學秘密
當我們運動時,身體會釋放一種叫做「內啡肽」的天然化學物質。它就像身體自產的「天然止痛藥」和「快樂荷爾蒙」,能夠緩解不適並帶來愉悅感。
但這裡有個反直覺的冷知識:並非所有運動都會產生同樣多的內啡肽。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神經學家蒂娜·薩尼約基博士研究發現,短暫的高強度間歇訓練比一小時中等強度的單車訓練更能促進內啡肽分泌。 這解釋了為什麼短時間爆發性運動後,我們常常會感到特別舒暢!
運動 vs 藥物:意想不到的對決
更令人驚訝的是,2023年發表在《情感疾患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跑步對於改善憂鬱症的效果與抗憂鬱藥物相當!這項研究邀請了141名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分為藥物組和跑步組。16週後,藥物組有44.8%症狀緩解,跑步組也有43.3%達到緩解。

但跑步組有個額外優勢:他們不僅心理健康改善了,體重、腰圍、血壓和心率等身體健康指標也同步改善;而藥物組的這些指標卻有些惡化。這就像是買一送一的優惠,運動同時照顧了你的身心靈健康!
大腦的清潔劑:運動的長期益處
除了內啡肽這類「快樂荷爾蒙」外,運動還會刺激產生多巴胺和血清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與我們的情緒、動力和食慾調節密切相關。
更有趣的是,運動就像是大腦的「清潔劑與效能提升器」。它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幫助身體更有效地使用能量,同時也是最佳的天然壓力調節劑,能降低壓力引發的暴食行為。
不同心情,不同運動
根據科學研究,針對不同的情緒狀態,可以選擇相應的運動類型:
- 情緒低落時:試試平穩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或快步走。堅持至少10分鐘,就能刺激多巴胺和血清素分泌。
- 感到沮喪時:高强度間歇訓練可能更有效,它能引發內啡肽、血清素和多巴胺的三重反應,幫助你從內心紛擾中抽離。
- 壓力過大時:力量訓練讓你專注於當下,大腦無暇去想其他事情。完成後再做5分鐘的拉伸放鬆,激活身體的「休息和消化」模式。
顛覆你的運動迷思
最反直覺的是:運動的當下熱量消耗其實很低,辛苦跑半小時可能抵不過一杯手搖飲。但它的真正價值在於長期優化身體系統,比如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維持肌肉量,這讓你在休息時也能消耗更多熱量。
還有一個奇妙的心理效應:研究發現,即使你一邊運動一邊抱怨,仍然能獲得情緒益處!關鍵不是強迫自己喜歡運動,而是允許自己討厭它卻仍然堅持去做。
結語
運動帶來的快樂不僅是化學反應,更是身心系統的全面升級。無論你是為了紓解壓力、改善情緒,還是僅僅為了健康,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即使邊做邊抱怨,也能邊做邊變快樂!
你準備好通過運動來點燃自己的快樂激素了嗎?
參考資料
- 比藥物更好!研究揭「1運動」可治憂鬱症還減重:全身都健康
- 透過「順其自然」減重的?為自己設計一份懶人健康策略
- 研究證實「7種行為」有效改善心理健康、降低焦慮與憂鬱指數
- 合适的训练计划:调节内啡肽,改善状态
- 規律跑步與服用抗憂鬱藥,都能改善憂鬱症與焦慮症患者的心理健康
- 反直覺的自由——遇到困難一定要咬牙撐下去嗎?大方承認自己討厭它吧!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如有憂鬱症、焦慮症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運動計劃應根據個人健康狀況調整,如有疑問請尋求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