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呢個病聽落好恐怖,痛起來真係似生仔咁勁!好多人以為只係關節痛一陣,但其實係高尿酸血症搞鬼,尿酸結晶積聚喺關節,引發猛烈發炎。香港近年痛風個案越來越多,尤其年輕化趨勢明顯,每100個香港人就有約4個有高尿酸問題。根據最新研究,痛風唔單止影響關節,仲可能增加心血管風險同腎臟損害。如果你經常大魚大肉、飲手搖飲,又或者家族有痛風史,就要小心喇!本文會簡單介紹痛風成因、特徵、症狀、治療方法同預防方法,仲有最新痛風食物黑名單,幫你避開地雷,遠離痛風危機。
痛風成因:高尿酸惹禍,普林係罪魁禍首
痛風主要成因係體內尿酸過高,醫學上叫高尿酸血症。普林(又叫嘌呤)係細胞基本物質,身體自己會產生,食物入面都有。正常情況,普林經肝臟代謝變尿酸,之後透過尿液排出大部分,剩低少少從大便排出。但如果經常食高普林食物,或者腎臟排尿酸出問題,尿酸就會積聚,形成針狀結晶沉積喺關節,觸發免疫系統攻擊,引發痛風。

最新研究顯示,亞洲人種特別易受高普林飲食影響,腸道微生物失調(dysbiosis)亦會加劇尿酸代謝問題。2025年一項系統免疫學研究指出,腸道菌群唔平衡會調節全身發炎同尿酸水平,增加痛風風險。另外,遺傳因素、肥胖、壓力大同飲酒過量都係常見誘因。香港新聞報道,近年95後年輕人因日飲三四樽含糖飲料同熬夜,導致痛風發病年齡提前,甚至雙手變形似生薑,嚴重影響生活。
痛風特徵同症狀:紅腫熱痛,關節變豬腳
痛風特徵係急性發炎反應,通常喺大腳趾、膝蓋或腳踝關節發作。症狀包括突然劇痛、紅腫、熱辣辣,痛到連風吹過都覺得勁痛!急性發作時,關節可能腫成豬腳,無法行路,甚至持續7至10日。如果唔理,長期積聚會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變形同損傷。

根據2025年《內科學年鑑》綜述,痛風危險因素包括肥胖、40歲以上男性同飲食習慣差。女性痛風風險亦上升,一項Wiley研究發現,促炎飲食(如多食加工肉同甜食)會增加女性痛風機會達HR 1.2倍。香港過年期間大吃大喝,火鍋海鮮加啤酒,係痛風高發期,新聞頻頻報道有人食到痛風發作,痛到入院。
痛風治療方法:急性止痛,長期降尿酸
治療痛風分急性期同穩定期。急性發作時,醫生會用秋水仙素、強效止痛消炎藥或類固醇緩解發炎,通常7至10日內改善。但最新指南建議,從預防發炎入手,多食薑黃、Omega-3、維生素C同E等抗炎營養素。
痛風預防方法:掌握「降、排、緩」,避開食物黑名單
預防痛風最緊要調整生活習慣同飲食。參考「降、排、緩」三字訣:降低普林攝取、增加尿酸排出、緩解發炎。
首先,降普林:避開高普林食物。最新痛風食物黑名單出爐,第一名唔係海鮮或豆腐,而係啤酒!其次係海鮮、內臟、肉類同手搖飲料。研究發現,日飲一份含果糖飲料,痛風風險增74%;兩份或以上增239%。香港人愛飲奶茶同汽水,係大敵!但植物性食物如豆腐、香菇影響唔大,甚至有益生菌能分解普林。幾丁聚糖亦有吸附普林效果。

最新痛風食物黑名單出爐,第一名係啤酒!
其次,排尿酸:每日飲水至少2000cc,牛奶兩杯約500cc,有助代謝。適量B1、B2、B6同葉酸可降尿酸,但過量反效果。最新研究顯示,一種水果如櫻桃有助降尿酸。
最後,緩發炎:充足睡眠、正常作息、多運動。控制體重,避免大魚大肉同高油飲食。豆製品適量食,火鍋湯底先煮菜再飲,避免肉類湯。多喝水、少飲酒,尿酸主要靠腎排出。
另外,6招預防痛風:
- 控制體重,均衡六大類食物,少食白飯白麵。
- 避免大魚大肉、高油。
- 少食內臟、魚乾、酵母製品、海鮮、豆苗、蘆筍、香菇、紫菜。
- 豆製品適量。
- 火鍋湯底聰明飲。
- 多喝水、少飲酒。
2025年Lancet研究預測,中國痛風患者達1800萬,香港亦受飲食文化影響,高尿酸盛行率高。腸道微生物研究顯示,益生菌可改善尿酸產生,係新預防方向。
總之,痛風唔係絕症,早預防早治療,就能遠離痛楚。假如有症狀,盡快求醫,實現「風平浪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