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影響全球數以百萬計人士,尤其在香港中年女性中發病率較高。想像一下,早上醒來手指僵硬無法彎曲,關節紅腫熱痛,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這不僅是關節問題,還可能波及全身器官,如肺部導致纖維化,嚴重威脅健康。根據最新研究,吸菸和遺傳因素會增加風險,而及早識別症狀和調整生活習慣,能有效控制病情。本文將深入探討類風濕關節炎的成因、初期警號、診斷方法、治療策略、飲食禁忌,以及與肺纖維化的關聯,讓你全面掌握預防之道。
什麼是類風濕關節炎?成因與高危因素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主要由免疫系統失調引起。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保護身體免受外來入侵,但在此病中,它會誤攻擊自身關節的滑膜,導致發炎、腫脹和疼痛。長期未控,可能造成關節變形和功能喪失。
根據科研資料,這疾病好發於40至60歲人士,女性風險是男性的三倍。遺傳因素佔一席位,若家族有病史,患病機會上升。環境因素如長期吸菸、肥胖或牙齦問題,也會加劇風險。近期2025年研究顯示,某些基因變異(如HLA-A*31:01)與亞洲人甲氨蝶呤誘發肺損傷有關,強調個體化治療的重要性。此外,香港風濕病學會的最新指引指出,城市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的生活模式,可能誘發免疫系統亢進,增加發病率。
與退化性關節炎不同,類風濕關節炎呈對稱性,例如左右手關節同時受影響,而非單側磨損。這疾病不僅限關節,還可影響全身,如皮膚、眼睛、心臟和肺部,需及早警惕。
類風濕關節炎初期症狀:別忽略這些警號
初期症狀往往隱匿,容易被誤以為勞累或天氣變化所致。最常見是晨間僵硬:醒來後手指或手腕僵硬,需活動半小時才緩解。其他警號包括:
- 關節紅腫熱痛,尤其是雙手腕、指關節。
- 對稱性疼痛,例如左右膝或腳踝同時不適。
- 疲倦、無力和輕微發燒。

若症狀持續超過數週,應盡快求醫。2025年一項中國指南更新強調,早期診斷可防止關節侵蝕。香港本地新聞報道,近半年有患者因忽略晨僵而延誤治療,導致關節變形,影響工作能力。研究顯示,約10-20%患者會先從膝或踝開始,易被當作退化問題。
如何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檢查項目一覽
診斷需專業評估,通常看風濕免疫科。醫生會詢問症狀,如晨僵或對稱疼痛,並檢查關節數目和形態。常見檢查包括:
- 抽血:檢測RA因子、抗CCP抗體和發炎指數(CRP或ESR)。高指數表示發作期,易造成破壞。
- X光或影像學:檢視關節侵蝕或變形。
美國風濕學會2010年標準,若評分達6分以上即確診,包括關節受侵數目和抗體陽性。近期2024年研究使用孟德爾隨機化方法,證實類風濕關節炎與特發性肺纖維化有雙向因果關係,強調全面篩檢肺功能的重要性,尤其香港空氣污染加劇風險。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藥物與預後展望
好消息是,這疾病可控,並非絕症。及早治療可避免併發症,讓患者過正常生活。治療分階段:
- 傳統抗風濕藥:如免疫調節劑,約八九成患者達緩解。
- 若無效,可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但需篩檢肝炎和結核,以防感染。
- 輔助療法:中西醫結合,但告知中醫正用藥,避免刺激免疫。
預後佳,視為慢性病如高血壓,需長期監控。2025年藥害救濟基金會報告,新藥如JAK抑制劑雖有效,但感染風險高,建議疫苗接種。近半年新聞顯示,香港引入新生物製劑,幫助患者減低肺併發症發生率。
改善類風濕關節炎:5大生活要訣
文獻顯示,生活調整可顯著改善症狀。把握以下要點:
- 戒菸:吸菸活化疾病,立即戒除。
-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夜班易復發。
- 抗炎飲食:採地中海式,多蔬果和Omega-3,如魚類。
- 運動:游泳、健走或太極,強化肌肉減輕關節負擔。
- 疫苗:打流感和肺炎疫苗,防感染。
2025年歐洲呼吸學會研究證實,運動可減低肺纖維化風險。香港患者分享,轉用地中海飲食後,症狀減輕30%。
類風濕關節炎飲食禁忌:避開這些補品
患者免疫亢進,故忌刺激性食物。原則:選新鮮天然,少加工品。禁忌包括:
- 熱性補品:如枸杞、紅棗、當歸、黃耆、人參、四物湯、八珍、十全、薑母鴨、羊肉爐。這些易上火,加劇發炎。
- 其他:碳酸飲料,研究指每日一杯增6倍風險。
中醫視體質分虛熱虛寒,熱性體質忌補。2024年早安健康報導,促炎食物如紅肉會惡化症狀,建議抗炎食物如綠葉菜。
肺纖維化風險:類風濕關節炎的隱藏威脅
類風濕關節炎不止關節,還可攻擊肺部,導致纖維化(疤痕積聚,影響呼吸)。約10-20%患者受影響,預後差,死亡率升。症狀如乾咳、胸悶、氣促。
成因:發炎物質散布肺部,造成不可逆損傷。風險因素:高齡、男性、吸菸、疾病活躍。高解析電腦斷層可早發現,建議每3-6個月追蹤。
最新2024年英國醫學期刊研究,用孟德爾隨機化證實雙向關聯:類風濕增加肺纖維化風險,反之亦然。香港2025年指引建議無症狀高危者也篩檢肺功能,及早用抗纖維化藥。
常見問題解答:類風濕關節炎知多啲
- 初期會痛嗎? 是,伴晨僵和對稱痛。
- 能痊癒嗎? 可控但少完全停藥,像慢性病。
- 遺傳嗎? 有關但後天因素更大,如吸菸。
- 肺纖維化必發? 非必,但有症狀即查。
總結,類風濕關節炎雖棘手,但及早診斷和生活調整,能維持生活質素。香港患者可參考本地資源,定期檢查。若有症狀,勿猶豫求醫,健康從預防開始。
Reference Sources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92961
- https://heho.com.tw/archives/144677
- https://www.cmuh.cmu.edu.tw/HealthEdus/Detail?no=4769 (202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