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個快節奏的城市,很多人長時間盯著電腦或手機螢幕,結果眼睛經常覺得乾澀、疲勞,甚至視力模糊。這些不適不僅影響工作效率,還可能發展成輕度乾眼症。如果你也常在冷氣房裡工作,迎風就流眼水,或是眼睛紅腫灼熱,這篇文章將教你如何辨識乾眼症狀,並分享3招簡單有效的舒緩方法。根據最新科研和近半年新聞,這些方法不僅實用,還能幫助你預防眼睛問題,讓雙眼保持明亮有神。讓我們一起探討乾眼症成因、症狀及護眼技巧,助你重拾舒適視界!
乾眼症是什麼?常見症狀大盤點
乾眼症是一種常見的眼睛問題,主要是因為淚液分泌不足或蒸發過快,導致眼睛表面缺乏潤滑。香港天氣潮濕但室內冷氣強勁,加上電子產品使用過度,很多人容易中招。根據醫學研究,乾眼症不僅影響中年人,連年輕上班族和學生也越來越多。
常見症狀包括:
- 眼睛乾澀、疲勞,感覺像有異物卡住。
- 對光敏感,早上起床時難以睜眼。
- 眼睛紅腫或有灼熱感。
- 視力模糊,難以集中精神工作或學習。
- 迎風流眼水(這其實是淚液成分不平衡,無法真正滋潤眼睛)。

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建議及早注意。最新2025年研究顯示,乾眼症患者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演變成慢性問題,影響生活質素。舉例來說,一項發表於《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發現,笑療(laughter exercise)能有效緩解乾眼主觀症狀,不遜於傳統眼藥水。 另外,近半年新聞指出,40%乾眼患者會拖延6個月才求醫,導致症狀惡化。
3招速效舒緩輕度乾眼症,簡單易行
對於輕度乾眼症,不必馬上求醫,透過日常調整就能有效緩解。以下3招結合生活習慣、營養補充和輔助工具,基於科研證據和近半年新聞,讓你輕鬆護眼。記住,中重度患者仍需諮詢醫生,可能需藥物或手術治療。
招1:改善生活習慣,減少眼睛負擔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是乾眼主兇手,香港人每天平均盯螢幕超過8小時,容易加劇症狀。建議減少戴隱形眼鏡或放大片,因為這些會阻礙淚液循環。同時,避免過度化妝,尤其是眼線和睫毛膏,可能堵塞眼睛腺體引起發炎。
實用tips:
- 每20分鐘休息20秒,看遠處20呎(20-20-20規則),並多眨眼幫助淚液分佈。
- 減少熬夜,確保充足睡眠。
- 多喝水和限制螢幕時間,根據2025年研究,這些生活改變能顯著緩解乾眼症狀。 近半年新聞也提到,新興治療如TearCare系統,能在24個月內維持改善,但日常習慣仍是基礎。

招2:補充護眼營養素,從飲食入手
營養缺乏是乾眼成因之一,適量補充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能促進淚液分泌。維生素A尤其重要,缺乏會令淚腺角質化,影響眼睛濕潤。其他護眼營養素包括葉黃素、蝦紅素、花青素、β-胡蘿蔔素和DHA,這些能過濾藍光、減輕炎症並改善血流。
推薦食物來源:
- 葉黃素:綠葉菜、蛋黃、橘黃色蔬果。每日6-10mg,能預防黃斑部病變。
- 蝦紅素:鮭魚、蝦蟹。每日2-4mg,舒緩眼疲勞並降低眼壓。
- 花青素:藍莓、紫菜蔬。每日180-215mg,提升視紫質再生。
- β-胡蘿蔔素:紅蘿蔔、南瓜。轉化成維生素A,維持眼睛黏膜健康。
- DHA(Omega-3):深海魚、堅果。每日1000mg,研究顯示能改善乾眼油脂分泌。

2025年最新研究強調,均衡飲食比單一補充品有效,尤其Omega-3能穿透血視網膜障壁保護視網膜。 近半年新聞報導,魚油補充能調節眼睛水分蒸發,適合香港海鮮豐富的飲食習慣。
招3:使用眼藥水,快速補充濕度
眼藥水是輕度乾眼的最直接緩解,能增加眼睛潤滑和濕度。選擇無防腐劑的產品,避免長期使用引起過敏或損傷。不過,這只是症狀舒緩,並非治療根源。
使用建議:
- 每日點幾次,視需要而定。
- 結合其他招式效果更好。
近期研究顯示,新藥如Miebo能在14天內顯著減輕症狀, 而臍帶幹細胞眼藥水也展現潛力。 近半年新聞提到,強脈衝光治療能輔助乾眼,但眼藥水仍是入門選擇。
怎麼是眼藥水?

眼藥水是一種模擬人體自然淚液的眼藥水,主要用來潤滑眼球、緩解乾眼症,以及保護眼睛表面免受刺激。
眼藥水的主要用途:
補充水分:幫助眼睛保持濕潤,減少乾澀、刺痛感。
舒緩疲勞: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或處於空調環境時,可減輕眼睛疲勞。
排除異物:有助清除微小灰塵或刺激物。
配戴隱形眼鏡者使用:某些眼藥水可用來潤濕鏡片,提高配戴舒適度。
成分與種類:
基本成分:水、保濕劑(如玻尿酸)、增稠劑。
有防腐劑 vs 無防腐劑:
有防腐劑:保存期限較長,但長期使用可能刺激眼睛。
無防腐劑:適合頻繁使用者或敏感眼睛,通常為單支包裝。
使用注意事項:
每日使用次數不宜過多,若需頻繁點用,建議選擇無防腐劑產品。
開封後應儘快使用完畢,避免細菌污染。
若使用後仍感不適,應諮詢眼科醫師。
最新科研與新聞:乾眼症趨勢一覽
2025年研究顯示,乾眼症管理趨向多系統方法,包括射頻治療減炎和新型藥物如vezocolmitide。 近半年新聞強調,主動護眼重要,如教育患者及早求助。 香港本地研究也提出適合本地診斷框架,融入生活因素。
總結來說,乾眼症雖煩人,但透過3招日常護理,就能有效舒緩。記住,預防勝於治療,保持良好習慣讓眼睛健康。假如症狀持續,盡快看眼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