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身體的無聲工作者,一旦罷工,全身機能都會亮紅燈。腎臟就像人體的「淨化工廠」,每天默默過濾約150升血液,負責清除代謝廢物、調節水分和電解質平衡,並參與血壓調節、紅血球生成和骨骼健康維護。然而,這個重要器官在生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問題時,腎功能通常已經嚴重受損。全球約30%的成年人面臨腎病風險,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等因素更使腎臟健康問題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挑戰。
腎臟功能與腎病成因
腎臟位於人體的後腰部左右肋骨下方,左右各一顆,外觀像蠶豆,大小約與一個拳頭相當。每顆腎臟由約一百萬個腎元組成,這些腎元是腎臟過濾血液的基本單位。

當腎臟出現問題時,體內的水分和代謝廢物就難以順利排出體外,逐漸影響全身機能。腎臟疾病的主要成因包括:
- 糖尿病:是終末期腎病的首要誘因,超40%的腎衰竭與其相關。
- 高血壓:會損害腎臟內的微血管,收縮壓每升高20 mmHg,腎病風險增加2倍。
- 肥胖與代謝紊亂:BMI≥30的人群,腎小球高濾過風險增加3倍。
- 藥物與毒素暴露: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或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可能損害腎功能。
- 遺傳因素:家族中若有腎衰竭、透析或移植史,個體患病風險顯著升高。
腎臟病的早期信號與症狀
腎臟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前兆,即使有也很難用肉眼分辨。不過,當腎功能下降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水腫:因血漿中白蛋白降低及水分、鹽分累積,最常發生在眼皮、腳踝及下肢。
- 排尿異常:包括血尿、蛋白尿(泡沫尿)、尿急、尿痛、頻尿、多尿或少尿等。
- 腰痛:間斷發作的劇烈腰痛,常沿側腹部向會陰部放射,偶爾伴隨嘔吐症狀。
- 全身性症狀:疲勞、貧血、食慾不振、皮膚瘙癢和血壓難以控制等。
台灣腎臟醫學會提出了「泡、水、高、貧、倦」五字訣,幫助民眾自我檢查是否有腎臟病前兆:
「泡」指泡泡尿、「水」是水腫、「高」為高血壓、「貧」是貧血、「倦」則指原因不明的倦怠。
腎臟功能評估與診斷
早期發現腎臟問題非常重要,國際指南建議高危人群定期進行以下檢測:
- 尿白蛋白(uACR):檢測微量白蛋白尿,正常值<30 mg/g。
- 血壓:目標值<140/90 mmHg,合併糖尿病者需更低(<130/80 mmHg)。
- 肌酸酐與膽固醇:血肌酐反映腎功能。
- 腎絲球過濾率(eGFR):評估腎臟濾過能力,eGFR≥90 ml/min/1.73m²為正常。
透過「雞、生、蛋」三字口訣,可以幫助理解腎臟功能檢查結果:
「雞」代表「肌酸酐」,當腎功能不好時,檢測肌酸酐的數據會越來越高;「生」代表「腎絲球過濾率」,是腎臟的健康成績,要60分以上才及格;「蛋」代表「蛋白尿」,一旦尿液中的蛋白質超標,就代表腎臟出問題了。
養腎護腎的飲食守則
保護腎臟的飲食應遵循「三控三低」原則:
三控
- 控制蛋白質:選擇優質蛋白,如雞蛋白、豆腐、鱈魚和雞胸肉等,攝取量需依腎功能狀況調整。
- 控制鈉攝取:避免加工食品,尤其是火鍋料、泡麵、香腸等高鈉食物。
- 控制磷攝取:少吃內臟、起司、黑芝麻等高磷食材,多選擇白米、蛋白質、五穀類等。
三低
- 低鉀:腎功能不佳者,建議多吃高麗菜、絲瓜、蘋果等低鉀食材,避免香蕉、奇異果、菠菜等高鉀蔬果。
- 低脂肪:改用橄欖油、亞麻仁油等不飽和脂肪,減少動物油和奶油的攝取。
- 低糖:避開含糖飲料和甜食,改喝無糖飲品,避免血糖波動。
補腎抗老化、強化全身機能,4大食材推薦
- 枸杞:可滋補腎氣抗老化,抗氧化物含量高。一天可吃約30~50顆,若服用隔天出現眼屎多,表示太躁熱,宜減少用量。
- 山藥:新鮮山藥平補顧胃,有助調整消化和內分泌系統。山藥煮粥最好,可解決腹脹的副作用。
- 茯苓:可以健脾胃、鎮靜安神、滋補肝腎和增強免疫力。茯苓可熬湯、磨粉泡牛奶或加入粥中食用。
- 粥:粥容易消化,不會增加腸胃負擔,是自古公認的養胃食物。一般人平時可吃點山藥枸杞粥,滋補肝腎又能增強免疫力。
對於已經開始洗腎的患者,營養需求有所不同:
需要充足的熱量(每公斤體重25-35大卡)和足夠的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1.2克),同時嚴格限制鈉、鉀、磷的攝取。
腎臟病的治療與管理
慢性腎臟病一般分為5期,從第1期腎功能正常(eGFR≥90)到第5期末期腎臟病變(eGFR<15),需要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
治療腎臟病的方法包括:
- 控制病因:如控制血壓、血糖,限制蛋白質飲食,控制磷、鈉、鉀、水分攝取。
- 藥物治療:使用ACEI/ARB類藥物降低腎小球內壓,延緩慢性腎病進展。
- 透析治療:當腎功能嚴重受損時,需要透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來清除體內廢物和多餘水分。
- 腎臟移植:在可能的情況下,腎移植是首選療法,也是最有望治愈的方案。
預防腎臟病的八大生活守則
保護腎臟健康,可以遵循以下護腎黃金8守則:
- 多喝水:每日飲水約1.5-2升,避免含糖飲料。
- 健康飲食:遵循「三多、三少、四不、二抗、一沒有」原則—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抗發炎和抗氧化;沒有鮪魚肚。
- 規律運動: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可降低血壓、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 定期檢查腎功能:高危人群應定期檢測尿微量白蛋白和eGFR。
- 三高控制: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
- 體重控制:肥胖者減重5%-10%可顯著減少蛋白尿。
- 不吸煙:吸煙者腎病風險增加50%,戒菸1年後腎功能衰退速度減緩。
- 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勿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或來路不明的中草藥。
結語
腎臟健康關乎生命質量,無論年齡、性別,定期篩查、科學管理和積極干預都能有效延緩腎病進展。透過適當的飲食調整、規律運動和避免傷腎行為,我們可以保護這個重要的「淨化工廠」,讓它持續為我們的健康把關。若您屬於高危人群,請立即諮詢醫生,制定個人化護腎計劃。記住,早期發現的一小步,可能是避免透析或移植的一大步。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如有腎臟疾病或相關症狀,請諮詢醫生或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

















